当前位置: beat365官方网站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7-09-01来源: 浏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2.课程学时与学分:课堂教学3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实践教学第二学期暑期进行,学分0.5学分。

        3.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

二、课程内容简介

主要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德,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由于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公共政治理论课,应注意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进一步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基本要求

介绍课程性质、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共同探讨如何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通过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而与之对比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的状况。

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认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因和特征,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进一步明确国家独立与富强、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教学目的】

把握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两条基本线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特别是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意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学时)

【教学目的】

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的各自的主张和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认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进程,总结农民斗争的意义、局限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个施政纲领,深刻理解农民斗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认识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指导思想、内容,总结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作用。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认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总结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基本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2.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3.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学时)

【教学目的】

        把握辛亥革命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革命的必要性,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总结三民主义的内容与局限性。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介绍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介绍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对革命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论述。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了解国共合作对推动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并从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中认识革命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现代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新的面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时也经历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认识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探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认清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倾向产生的深刻根源,把握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具有的关键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倾错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抗日战争的性质及其取得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正确领会国共两党的抗日主张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和世界主义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介绍日本的侵略,以及日本的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介绍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

第三节 国民党与正面战场的抗日

介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以及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防共、限共、反共、溶共”的方针及其活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为逐步使其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意义与经验。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弱胜强的范例。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4.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3学时)

【教学目的】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历史特点的一种必然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清楚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面的包围中

了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从而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认清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中间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原因。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正确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学时)

【教学目的】

把握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与选择,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高端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

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介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了解早期探索取得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了解1956至1976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及经验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

2.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3.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课堂学时分配(单位:学时)

  项目

学时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习题课、测验

其它

综述

2

1.5

0.5

第一章

2

1.5

0.5

第二章

3

1

2

第三章

3

2

1

第四章

3

2.5

0.5

第五章

2

1.5

0.5

第六章

6

3

1

2

第七章

3

2

1

第八章

3

2.5

0.5

第九章

3

2

1

社会实践

6

重走“红色之旅”

社会实践

6

合计

36

19.5

8.5

8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描述:

学生课下学习活动安排表

章节

学习活动安排

备注

综述

讨论两大历史任务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讨论一带一路建设对今天中国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讨论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章

分析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异同。

第四章

讨论五四运动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讨论国民党的蜕变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借鉴意义。

第六章

讨论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第七章

从实际出发讨论党代会、政协会议于人代会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讨论“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对今天学习、生活影响。

第九章

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六、考核方式

(一)课堂教学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试课。

2.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40%)通过上课出勤(50%)、课堂演讲活动(12.5%)、课堂表现(12.5%)、课堂作业(25%)等途径考核。

期末成绩(60%)通过统一考试获得,卷面100分,由客观题(闭卷)和主观题(开卷)组成,考试在考试周进行。

3.期末试卷由任课教师统一命题,试卷内容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并做出参考答案,答案既要反映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也给学生以分析的空间。

4.评卷方式:流水评卷。

(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报告完成并符合要求给予合格。

调查报告完成要求:

1.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利用暑假时间,采取就近原则,进行社会实践。重走抗联路;重走长征路;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革命者或者老红军的后代;调查研究当地红色历史文化,思考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对当代发展影响;通过采访、调查等形式,对比一个乡村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红色旅游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等。选择以上方式的其中一项进行社会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

2.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应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和记录实践的真实情况。

3.撰写调查报告应当注意对调查的事实情况做分析和概括,体现作者本人对问题或事实的看法和体会。

4.调查报告手册中必须包括对调查对象所做的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没有反映实际调查过程的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提交的调查报告没有成绩。

5.一律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开学后将此手册交回各院、系。各部门指定专人给出成绩,成绩单一式两份,本部门存档一份,报教务处一份。

七、教学参考书与学习资源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参考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导读本,刘伟、屠静芬、何卓恩,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沙健孙、龚书铎,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书目与参考资料】

1.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2006.04,北京大学出版社。

        2.徐中约(美)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2013.0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陈庆喜:《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2015,中国文史出版社。